从传播学理论角度来看,在注意力稀缺、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数字时代,受众不愿浪费过多的时间在长篇大论的文字上。短视频的时长短、信息量大恰好符合受众的碎片化需求,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人们更希望通过合适的媒介接收信息。同时﹐短视频的分享转发非常便利,也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
第一,短视频新闻制作简单、上传快捷。
以梨视频为例,梨视频本身是短视频资讯分享平台,通过梨视频应用可以轻松制作短视频新闻内容,随时随地将身边的新鲜事拍摄并上传到平台上。短视频新闻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新闻视频的制作门槛,将以前只能由电视台等专业的传媒机构完成的工作简单化,让每一个使用手机的人都能参与到新闻视频的制作和发布中,拓宽了新闻信息源,让新闻视频的制作和发布更加快捷,增强新闻的时效性。
第二,丰富报道形式,能够全景式反映事件现场。
短视频新闻突破了以往网络新闻采用“文字 图片”的形式,经过剪辑后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融合到一起,极大的丰富了报道形式和内容,将新闻现场的情况全面地反映给受众。特别是在重大事件报道中,短视频新闻的表现尤为出色。以2017年杭州保姆纵火案为例,澎湃新闻、新京报等媒体连续数日通过每次一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将受害家庭、犯罪嫌疑人、物业公司等各方的说法以及当下的状态全面的地展现给受众,让受众能够完整地看到整个事件的全过程。
第三,视频时长短,便于满足碎片化阅读需要。
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人们习惯于利用等公交、坐车等闲散的时间获取信息,倾向于进行碎片化阅读。短视频新闻一般时长为一分钟左右,由于时长短,所以内容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没有多余的铺垫,第一时间将最有价值的信息呈现在受众眼前,让受众能迅速知晓事件的发生过程与结果,快速产生情感共鸣。
第四,转载便捷,便于通过社交平台传播。
短视频在诞生之初就自带社交属性,如快手、美拍等短视频应用一开始就是基于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传播的,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忠实的用户群体,培养了用户用社交媒体发布和转发短视频的习惯。当短视频新闻嵌入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等应用,用户看到能引起情感共鸣的新闻视频便会自发地配上相应的文字转发到自己的微博或微信朋友圈,以便和朋友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短视频新闻的传播次数和传播范围,提升了信息的到达率。